首页成语词典至仁忘仁至仁忘仁的故事

至仁忘仁的成语故事


拼音zhì rén wàng rén

基本解释至仁:最大的仁德。指仁到了极点反而忘掉了仁。比喻事物到达顶点容易被忽略掉。

出处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任数》:“故至德弃智,至仁忘仁,至德不德,无言无思,静以待时,时至而应,心暇者胜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至仁忘仁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至仁忘仁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片至诚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圣人望下一看,见他正是服官从政的年纪,脸上一团正气,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。”
一秉至公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十回:“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,委差委缺,仍旧是一秉至公。”
一至于斯南朝·梁·任昉《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》:“家国之事,一至于斯。非臣之尤,谁任其咎!”
一至于此南朝·梁·简文帝《与湘东王书》:“笔札无情,任其摇礕。甚矣哉!文之横流,一至于此!”
一视同仁唐 韩愈《原人》:“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
丁宁周至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论者或怪亮文采不艳,而过于丁宁周至。”
不仁不义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 大学三》:“害人与穿窬,因为不仁不义。”
不忘久要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宪问》:“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为成人矣。”
不忘故旧元·马致远《陈抟高卧》第四折:“多谢大王不忘故旧。”
不忘母训
不忘沟壑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志士不忘在沟壑,勇士不忘丧其元。”赵歧注:“志士守义者也,君子固穷,故常念死无棺椁没沟壑而不恨也。”
不知老之将至《论语 述而》:“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
丢三忘四《红楼梦》第七二回:“我如今竟糊涂了!丢三忘四,惹人抱怨,竟不大像先了。”
为仁不富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阳虎曰:‘为富不仁矣,为仁不富矣。’”
为富不仁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为富不仁矣,为仁不富矣。”
久久不忘陶铸《松树的风格》:“虽是坐在车子上,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,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,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,久久不忘。”
久要不忘《论语·宪问》:“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。”
义浆仁粟清 冯桂芬《上海果育堂记》:“易缠头之金,义浆仁粟不匮矣;辍秉烛之晷,读书治生有余矣。”
乐以忘忧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。”
乐而忘归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西巡狩,乐而忘归。”
乐而忘忧
乐而忘死汉·东方朔《非有先生论》:“遂居深山之间,积土为室,编蓬为户,弹琴其中,以咏先王之风,亦可以乐而忘死矣。”
乐而忘返《晋书 符坚载记上》:“坚尝如邺,狩于西山,旬余,乐而忘返。”
乐道忘饥《晋书·乐志》:“与君周旋,乐道忘饥。我心虚静,我志沾濡。”
买卖不成仁义在梁斌《红旗谱》第一卷:“嫌人家来做买卖,买卖不成仁义在,打倒人家干吗?”
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清 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二十九回:“看官们有所未知,从来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。”
亲仁善邻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:“五父谏曰:‘亲仁善邻,国之宝也,君其许郑。’”
人迹罕至汉 荀悦《汉纪 孝武纪二》:“而夷狄殊俗之国,辽绝异党之地,舟车不通,人迹罕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