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报神的成语故事
拼音ěr bào shén
基本解释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。
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一回:“这又是谁的耳报神这幺快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耳报神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耳报神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叶报秋 | 唐·鲍溶《始见二毛》诗:“百川赴海返潮易,一叶报秋归树难。”唐·柳氏《杨柳枝》词:“一叶随风忽报秋,纵使君来岂堪折。” |
一报还一报 | 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四折:“做冤仇能做毒,少不的一报还一报。” |
一路神祇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5回:“因指着应伯爵、谢希大说道:‘这两个天杀的,和他都是一路神祇。’” |
一还一报 | 元·岳伯川《铁拐李》第一折:“不是我千错万错,大刚来一还一报。” |
上烝下报 | 《左传;、 桓公十六年》:“卫宣公烝于夷姜,生急子,属诸右公子。”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文公报郑子之妃,曰陈妫,生子华、子臧。” |
上蒸下报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5卷:“至如上蒸下报,同人道于禽兽;钻穴逾墙,役心机于鬼蜮。” |
下笔如有神 | 唐·杜甫《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》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 |
下笔如神 | 《旧唐书 陆贽传》:“其于议论应对,明练理体,敷陈剖判,下笔如神,当时名流,无不推挹。” |
下笔有神 | 唐·王勃《绵州北亭公宴序》:“五际飞文,想群众之不让;一言留赠,知下笔之有神。” |
不堪入耳 | 明 李开先《市井艳词序》:“哗于市井,虽儿女子初学言者,亦知歌之。但淫艳亵狎,不堪入耳。” |
不绝于耳 |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。” |
不露神色 | 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:“南飞生不露神色,只是两手微颤,龙树古坦然的和别的会员说闲话,像没有看见选举结果似的。” |
东风吹马耳 | 唐 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》诗:“吟诗作赋北窗里,万言不直一杯水。世人闻此皆掉头,有如东风射马耳。” |
东风射马耳 | 唐 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》诗:“世人闻此皆掉头,有如东风射马耳。” |
东风过耳 | 清·容闳《西学东渐记》:“学生在美国……绝无敬师之礼,对于新监督之训,若东风之过耳。” |
东风马耳 | 唐 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》诗:“世人闻此皆掉头,有如东风射马耳。” |
两耳塞豆 | |
两豆塞耳 | 《鹖冠子·天则》:“夫耳之主听,目之主明。一叶蔽目,不见太山;两豆塞耳,不闻雷霆。” |
丧门神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7回:“山上有个强人,平生只好杀人,世人把他比做丧门神,姓鲍名旭。” |
中留不报 | |
丰神异彩 | 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〈金貂记·鄂公庆奉〉》:“尤妙,晚景逍遥,丰神异彩,德类傅伊周召。” |
丰神绰约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那回观看的,何止挨山塞海,内中有两个女子,双鬟高髻,并肩而立。丰神绰约,宛然若并蒂芙蓉。” |
乱人耳目 | 茅盾《子夜》:“我倒疑惑那是吴荪甫他们故意造的谣言,乱人耳目!” |
交头互耳 | |
交头接耳 | 元 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三折:“大小三军,听吾将令,甲马不许驰骤,金鼓不许乱鸣,不许交头接耳,不许笑语喧哗。” |
人怨神怒 | 《晋书 孔愉传》:“天罚既集,罪人斯殒,王旅未加,自相鱼肉。岂非人怨神怒,天降其灾!” |
人神共嫉 | 唐·韩愈《黄家贼事宜状》:“实由自邀功赏,造作兵端,人神共嫉,以致殃咎。” |
人神共愤 | 《旧唐书 于頔传》:“頔顷拥节旄,肆行暴虐,人神共愤,法令不容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