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约私期的成语故事
拼音àn yuē sī qī
基本解释约:约定;期:约会。暗中私自相互约定。
出处元 无名氏《云窗梦》第三折:“则为我暗约私期,致令得离乡背井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暗约私期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暗约私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己之私 | 宋·李格非《书洛阳名园记后》:“放乎一己之私,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,忽欲退享此得乎?” |
一念之私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李伯言》:“阴曹不与人世等,一念之私不可容。急消他念,则火自息。” |
万贯家私 | 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十卷:“老爹爹纵有万贯家私,自有嫡子嫡孙,干你野种屁事!” |
三期贤佞 | 汉王尊任京兆尹,凡三岁,除恶安良,治绩显着,后为御史大夫所诬,免官。湖县三老上书为之辩白:“一尊之身,三期之间,乍贤乍佞,岂不甚哉!”见《汉书·王尊传》。 |
不徇私情 | 王朔《你不是一个俗人》:“我们是好朋友,可是你能不徇私情,这才说明你是真正爱护我。” |
不明不暗 | 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三折:“不明不暗,负屈衔冤。” |
不期修古 | 战国 韩 韩非《韩非子 五蠹》:“是以圣人不期修古,不法常可。” |
不期然而然 | 明 高启《威爱论》:“功或以爱诚有以结于人者,则趋事赴功有不期然而然。何以威为哉!” |
不期而会 | 《穀梁传 隐公八年》:“不期而会曰遇,遇者志相得也。” |
不期而同 | 郭沫若《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》:“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,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。” |
不期而然 | 宋 王楙《野客丛书》:“盖其平日读外祖太史公记,故发于词旨,不期而然。” |
不期而遇 | 南朝 梁 简文帝《湘宫李智倩法师墓志铭》:“不期而遇,襄水之阳。” |
不欺暗室 | 《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 隋王世琛墓志》:“信行所履,不欺暗室。” |
不私其利 |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形势解》:“不伐其功,不私其利。” |
不约而同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无尺寸之势,起闾巷,杖棘矜,应时而皆动,不谋而俱起,不约而同会。” |
中正无私 |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五辅》:“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,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。” |
中饱私囊 | 《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》:“薄疑谓赵简主曰:‘君之国中饱。’简主欣然而喜曰:‘何如焉?’对曰:‘府库空虚于上,百姓贫饿于下,然而奸吏富矣。’” |
丰姿绰约 |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七回:“一回头时,却见那轿子里坐着个十四五岁的不长不短、不肥不瘦的女郎,面如瓜子,脸若桃花,两条欲蹙不蹙的蛾眉,一双似开非开的凤眼,似曾相识,莫道无情,正是说不尽的体态风流,丰姿绰约。” |
丰神绰约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那回观看的,何止挨山塞海,内中有两个女子,双鬟高髻,并肩而立。丰神绰约,宛然若并蒂芙蓉。” |
临期失误 | 《剪灯余话·泰山御史传》:“却乃连日酗酣,临期失误,使百辟仓皇骇愕以失色。” |
为期不远 |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15回:“为期不远,你等着瞧罢。” |
义正辞约 | |
乌鸟私情 | 晋·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乌鸟私情,愿乞终养。” |
乡规民约 | |
云期雨信 | 宋·欧阳修《品令》词:“懊恼人人薄幸。负云期雨信。” |
云期雨约 | 元·石子章《竹坞听琴》第四折“但则要捉对儿云期雨约,便是俺师徒每全真了道。” |
人约黄昏 | 宋·欧阳修《生查子》词:“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在昼。月到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”元·无名氏《云窗梦》第二折:“散了客宾,早教我急煎煎心困,我则怕辜负了人约黄昏。” |
仓箱可期 | 《诗经·小雅·甫田》:“乃求千斯仓,乃求万斯箱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