纷纷洋洋的成语故事
拼音fēn fēn yáng yáng
基本解释形容雪花或似雪花般散片细物纷乱飘扬。同“纷纷扬扬”。
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十三回:“是夜刮起东北风,浓云密布,纷纷洋洋,降下一天大雪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纷纷洋洋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纷纷洋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泻汪洋 |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:“一泻汪洋。” |
一片汪洋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2回:“郑州底下黄河开了口子,漫延十余州县,一片汪洋,尽成泽国。” |
世事纷扰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袁术传》:“今世事纷扰,复有瓦解之势矣。” |
东洋大海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7卷:“弄得神魂颠倒,意乱心迷,将前妻昔日恩义,撇向东洋大海。” |
丝纷栉比 | 清·李斗《扬州画舫录·桥东录》:“纂组异闻,网罗轶事,猥琐赘余,丝纷栉比,一经奇见而色飞,偶尔艳聆而绝倒。” |
五彩缤纷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铺设得五彩缤纷,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,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。” |
五色缤纷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43回:“连日把书房改做了帐房……铺设得五色缤纷。” |
众口纷纭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阿纤》:“君无二心,妾岂不知?但众口纷纭,恐不免秋扇之捐。” |
众议纷纭 | 明·酉阳野史《续三国演义》第55回:“有言宜调代辽氏貉诸附属之兵,与国家出力者,众议纷纭。” |
众说纷揉 | 宋 司马光《进交趾献奇兽赋表》:“麟,瑞兽也,旷世而不可睹,其于经有名而无形,传记有形,而去圣久远。纵说纷揉,自非圣人,莫能识其真。” |
众说纷纭 | 元 戴表元《剡源集》第20卷:“然当纯公既没,众说纷纭,卒能坚忍植立。” |
六出纷飞 | 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:“凡草木花多五出,雪花独六出。” |
出洋相 | 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22章:“只要有好处,我给咱出洋相。” |
十里洋场 | 茅盾《健美》:“我们这十里洋场实在还不过是畸形的殖民地化的资本主义社会。” |
喜气洋洋 | 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登斯楼也,则有心旷神怡,宠辱皆忘,把酒临风,其喜气洋洋者矣。” |
四纷五落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5回:“刘繇军兵大败,众皆四纷五落。” |
土洋并举 | 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二章:“这座建筑物,真可谓土洋并举、中西合璧了。” |
土洋结合 | 凌叔华《古韵》:“天津是中国北方的商业中心,漫步街头,西式或土洋结合的简陋店铺比比皆是。” |
大度汪洋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3回:“妹子细观姐姐举止,直是大度汪洋,器宇不凡,将来必有非常奇遇。” |
大雪纷飞 | 鲁迅《“大雪纷飞”》:“在江浙,倘要说出‘大雪纷飞’的意思来……大抵用‘凶’,‘猛’或‘厉害’,来形容这下雪的样子。” |
峨峨洋洋 | 语本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善鼓琴,锺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锺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锺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崇洋媚外 | 茅盾《向鲁迅学习》:“那时清王朝以及当权的洋务派崇洋媚外,出卖国家主权。” |
得意洋洋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管晏列传》:“意气扬扬,甚自得也。” |
德洋恩普 | 汉·司马相如《难蜀父老》:“盖闻中国有至仁焉,德洋恩普,物靡不得其所。” |
意气洋洋 | 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85回:“见其夫为晏子赶车,拥盖策马,意气洋洋,甚自得也。” |
战火纷飞 |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一二一章:“经过了这场灾祸的考验,好像当年跟着担架队闯了一趟战火纷飞的疆场回来。” |
排患解纷 | 唐·崔知贤《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》诗,明·孙慎行序:“遗形却立,终希独善之资;排患解纷,未洽随时之义。” |
排难解纷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所贵于天下士者,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