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故步自封故步自封的故事

故步自封的成语故事


拼音gù bù zì fēng

基本解释故:过时的;旧:故步。原来的步伐;老步子;封:限制;自封:把自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。指自己停滞在老路上。比喻安于现状;不求进步或革新。

出处清 梁启超《爱国论》:“妇人缠足十载,解其缚而犹不能行,故步自封,少见多怪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故步自封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故步自封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丸泥封函谷关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,此万世一时也。”
一改故辙
一步一个脚印老舍《正红旗下》:“只有正正堂堂,一步一个脚印的妇人才能负此重任。”
一步一计
一步一趋语本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子步亦步,夫子趋亦趋。”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卷下:“斜睨之,美而艳,一步一趋,相离仅尺咫耳。”
一步一鬼汉·王充《论衡·订鬼》:“人病则忧惧,忧惧见鬼出……昼日则鬼见,暮卧则梦闻。”
一步三摇清·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29回:“嘱咐家丁看门户,他这才一步三摇来到大门。”
一步登天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万望口角春风,我就一步登天,点了买办差,就过好日子。”
一见如故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》: “聘于郑,见子产,如旧相识。”
七步之才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文学》:“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;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;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;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”
七步八叉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7回:“七步八叉,具有成例;古人击钵催诗,我要击钵了。”
七步奇才清·程允升《幼学故事琼林·文事》:“七步奇才,羡天才之敏捷。”
七步成章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九回:“丕又曰:‘七步成章,吾犹以为迟。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?’”
七步成诗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;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;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;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帝深有惭色。”
三亲六故梁斌《播火记》:“谁家没个三亲六故,谁家没个青黄不接的时候?”
三步两脚周立波《民兵》:“她靸着鞋子,三步两脚赶到侧铺的跟前。”
三脚两步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回:“太太三脚两步,走进房间。表老爷周大权,押着行李也就来了。还有跟来的丫头,忙着替太太找梳头家伙,又找盆打洗脸水。”
不主故常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天运》:“其声能短能长,能柔能刚,变化齐一,不主故常。”
不弃故旧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故旧无大故,则不弃也;不求备于一人。”
不忘故旧元·马致远《陈抟高卧》第四折:“多谢大王不忘故旧。”
不打自招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3卷:“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。”
不攻自拔《梁书·武帝纪》:“粮食既足,士众稍多,围守两城,不攻自拔,天下之事,卧取之耳。”
不攻自破唐 顾德章《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》:“是有都立庙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。”
不敢自专唐 韩愈《褅夾议》:“凡在拟议,不敢自专。
不敢越雷池一步晋 庾亮《报温峤书》:“吾忧西陲过于历阳,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。”
不步人脚明 李贽《又与从吾》:“苏长公片言只字与金玉同声,虽千古未见其比,则以其胸中绝无俗气,下笔不作寻常语,不步人脚故耳。”
不由自主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1回:“我也不很记得了。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,倒象有什么人,拉拉扯扯,要我杀人才好。”
不知自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