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旁搜博采旁搜博采的故事

旁搜博采的成语故事


拼音páng sōu bó cǎi

基本解释广泛搜集采取。

出处明·李贽《续焚书·序汇·史阁叙述》:“君知其难,则自能旁搜博采,若我太祖高皇帝然,唯务得人而后已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旁搜博采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旁搜博采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上雨旁风唐·韩愈《面海神庙碑》:“上雨旁风,无所盖障。”
不揪不采
不敢旁骛毛泽东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》:“希特勒在西线胜利以前,他似乎是谨慎的。攻波兰,攻挪威,攻荷、比、法,攻巴尔干,都是注全力于一处,不敢旁骛。”
东搜西罗许地山《空山灵雨 补破衣的老妇人》:“我们所为,原就和你一样,东搜西罗,无非是些绸头布尾,只配用来补补破衲袄罢了。”
丰富多采秦牧《艺海拾贝 “果王”的美号》:“而在具体主题、内容、体裁、手法上,却完全可以是丰富多采的。”
举手可采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许慈传》:“祖宗制度之仪,丧纪五服之数,皆指掌画地,举手可采。”
仁言利博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三年》:“仁人之言,其利博哉!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。”
作舍道旁《幼学琼林 卷三 人事类》:“作舍道旁,议论多而难成。”
假手旁人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7回:“本部院凡事秉公办理,从不假手旁人。”
光采夺目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八:“玉台翠树,光采夺目。”
兴高采烈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体性》:“叔夜俊侠,故兴高而采烈。”
兼收博采宋·陆游《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》:“仁宗皇帝照知其弊,公听并观,兼收博采,无南北之异。”
兼收并采宋·曾巩《谢章学士书》:“兼收并采,不遗偏材一曲之人者,此所以无弃材也。”
兼览博照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君以兼览博照为德,臣以献可替否为忠。”
冷眼旁观宋 朱熹《答黄直卿》:“冷眼旁观,手足俱露,甚可笑也。”
凤采鸾章南朝·梁·沈约《谢齐竟陵王示永明乐歌启》:“凤采鸾章,霞鲜锦缛。”
凭轼旁观清·王韬《土胜俄不足恃》:“土人自此以为俄不足为战,诸国皆凭轼旁观。”
刨树搜根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三回:“至于列公,听这部书,也不过逢场作戏,看这部书,也不过走马观花。真个的,还把有用精神置之无用之地,费这闲心去刨树搜根不成?”
升山采珠《后汉书·刘玄传》:“兴化致理,譬犹缘木求鱼,升山采珠。”
博古知今三国·魏·王肃《孙子家语·观周》:“吾闻老聃,博古知今,通礼乐之原,明道德之归。”
博古通今《晋书 石崇传》:“君侯博古通今,察远照迩,愿加三思。”
博士买驴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勉学》:“问一言辄酬数百,责其指归,或无要会。邺下谚云:‘博士买驴,书券三纸,未有驴字。’”
博大精深明 姜世昌《逸周书》:“迄今读之,若揭日月而行千载,其博大精深之旨,非晚世学者所及。”
博学多才《晋书 郤诜传》:“诜博学多才,瑰伟倜党,不拘细行,州郡礼命并不应。”
博学多识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论语》第45卷:“只是圣人之所以圣,却不在博学多识,而在一以贯之。”
博学多闻《文子 精诚》:“虽博学多闻,不免于乱。”
博学宏才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6回:“陛下在内检一个博学宏才的,召他进来,面试一篇,不好再作区处。”
博学审问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