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养精蓄锐养精蓄锐的故事

养精蓄锐的成语故事


拼音yǎng jīng xù ruì

基本解释养:保养;精:精神;蓄:积蓄;锐:锐气。保养精神;积蓄力量。

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4回:“且待半年,养精蓄锐,刘表,孙权可一鼓而下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养精蓄锐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养精蓄锐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斗米养个恩人,一石米养个仇人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2回:“郭先生,自古‘一斗米养个恩人,一石米养个仇人’,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!”
专精覃思《三辅黄图·阁》:“刘向于成帝之末,校书天禄阁,专精覃思。”《北齐书·冯伟传》:“后还乡里,闭门不出将三十年,不问生产,不交宾客,专精覃思,无所不通。”
业精于勤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”
九年之蓄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国无九年之蓄,曰不足;无六年之蓄,曰急;无三年之蓄,曰国非其国也。”
习无不精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:“自幼好武术,习无不精。”
人逢喜事精神爽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七回:“人逢喜事精神爽,闷向心来瞌睡多。”
以养伤身《庄子·让王》:“夫人王亶父,可谓能尊生矣。能尊生者,虽贵富,不以养伤身;虽贫贱,不以利累形。今世之人,居高官尊爵者,皆重失之。见利轻亡其身,岂不惑哉!”按,此语亦见《吕氏春秋·审为》与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。
以战养战毛泽东《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》:“它将更厉害地进行其‘以华制华’的政治进攻和‘以战养战’的经济侵略。”
休养生息唐 韩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高宗、中、睿,休养生息,至于玄宗,受报收功。”
体大思精南朝 宋 范晔《狱中与诸甥侄书》:“自古体大而思精,未有此也。”
俭以养廉三国 蜀 诸葛亮《诫子书》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养身,俭以养德。”
俭以养德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诫子书》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”
俭可以养廉明·周顺昌《第后柬德升诸兄弟》:“又谓惟淡可以从俭,惟俭可以养廉。有味哉,有味哉!”
俭可养廉《宋史·范纯仁传》:“惟俭可以助廉,惟恕可以成德。”
修心养性元·吴昌龄《东坡梦》第二折:“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,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,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,怎生瞒过了子瞻,赚上了牡丹,却教谁人来替?”
修真养性元·贾仲名《升仙梦》第四折:“自古,道德非俗,修真养性,烧丹炼药工夫。”
修身养性清·姜振名《永庆升平前传》第25回:“喝了一碗茶,把碗往地下一扔,说:‘可不必生气,出家人修身养性。’”
修鳞养爪邹鲁《浙江光复》:“处州党员极多,因该处崇山峻岭,可为修鳞养爪之用。”
俱收并蓄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玉札丹砂,赤箭青芝,牛溲马勃,败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无遗者,医师之良也。”
关门养虎,虎大伤人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40回:“古人说的‘关门养虎,虎大伤人’。这个东西,如何养得熟的。”
兵在精而不在多《五代史平话 周史》:“凡兵在乎精,不在乎多。”
兵精粮足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今江东兵精粮足,且有长江之险。”
养儿代老,积谷防饥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牛小姐谏父》:“爹爹,正是养儿代老,积谷防饥。”
养儿待老,积谷防饥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2卷:“自古道,‘养儿待老,积谷防饥。’你我年过四旬,尚无子嗣。光阴似箭,眨眼头白。百年之事,靠着何人?”
养儿防老宋 陈元靓《事林广记》:“养儿防老,积谷防饥。”
养儿防老,积谷防饥宋·左圭《百川学海》:“临刑无惧色,曰:‘养儿防老,积谷防饥。’太守曾天游奏之,乃免死。”
养兵千日,用兵一时元 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一折:“我养军千日,用军一时,空有满朝文武,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。”
养兵千日,用在一时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0回:“朝廷养兵千日,用在一时,汝安敢出怨言,以慢军心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