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条入叶贯条入叶贯的故事

条入叶贯的成语故事


拼音tiáo rù yè guàn

基本解释比喻深入精微,融会贯通。

出处汉·王充《论衡·薄葬》:“通人知士,虽博览古今,窥涉百家,条入叶贯,不知审知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条入叶贯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条入叶贯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仍旧贯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仍旧贯,如之何?何必改作?”
一以贯之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。”
一叶扁舟宋·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驾一叶扁舟,举匏樽以相属。”
一叶报秋唐·鲍溶《始见二毛》诗:“百川赴海返潮易,一叶报秋归树难。”唐·柳氏《杨柳枝》词:“一叶随风忽报秋,纵使君来岂堪折。”
一叶知秋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说山川》:“以小明大,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,睹瓶中之冰,而知天下之寒。”
一叶落知天下秋《淮南子 说山训》:“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。”宋 唐庚《文录》引唐人诗:“山僧不解数甲子,一叶落知天下秋。”
一叶蔽目,不见泰山《鹗冠子·天则》:“一叶蔽目,不见泰山;两耳塞豆,不闻雷霆。”
一叶迷山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五回:“世上这般双瞳如豆、一叶迷山的,以至糊涂下人,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!”
一叶障目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,而自以为是。”
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《鹗冠子 天则》:“一叶蔽目,不见太山;两耳塞豆,不闻雷霆。”
一拥而入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五:“众人一拥而入,迎头就把了缘拿住,押进里面搜捉,不曾走了一个。”
一朝权入手,看取令行时唐·高武仲《中兴间气集》:“一朝权入手,看取令行时。”
一条线儿拴两蚂蚱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因为咱们俩是一条线儿拴两蚂蚱,飞不了我,蹦不了你的。”
一条龙张平《抉择》:“据说现在时兴的已经是一条龙服务:跳舞、吃饭、桑拿、唱歌、打牌,从下午开始,可以一直玩到凌晨。”
一棒一条痕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十卷:“须是一棒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。”
一棒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论语》:“大概圣人做事,如所谓一棒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,直是恁地。”
一鞭一条痕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一回:“八股文章若做的好,随你做甚么东西,要诗就诗,要赋就赋,都是一鞭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。”
一鞭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1回:“八股文章若做的好,随你做甚么东西——要诗就诗,要赋就赋,都是一鞭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。”
万贯家私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十卷:“老爹爹纵有万贯家私,自有嫡子嫡孙,干你野种屁事!”
万贯家财元·无名氏《玩江亭》第一折:“牛璘有万贯家财,在赵江梅家作赘。”
三过其门而不入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、稷当平世,三过其门而不入。”
三过家门而不入陶铸《崇高的理想》:“如众所周知的,夏禹在治水十三年中,三过家门而不入……”
上天入地唐·李复言《续玄怪录·卢仆射从史》:“吾已得炼形之术也,其术自无形成而炼成三尺之形,则上天入地,乘云驾鹤,千变万化,无不可也。”
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》:“进前即触途成滞,退后即噎气填胸,直得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。”
下乔入幽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吾闻出于幽谷,迁于乔木者,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。”
下乔木入幽谷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吾闻出于幽谷,迁于乔木者,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。”
不入兽穴,不得兽子《北史·韦佑传》:“古人称不入兽穴,不得兽子。安危之事未可预量。”
不入兽穴,安得兽子《周书·李远传》:“古人有言:‘不入兽穴,安得兽子。’若以奇兵出其不意,事或可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