倚官仗势的成语故事
拼音yǐ guān zhàng shì
基本解释倚、仗:依靠、凭借。倚仗官府的权势(欺负人)。
出处元 关汉卿《玉镜台》第三折:“你说领着省事,掌着军权,居着高位,又道会亲处倚官挟势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倚官仗势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倚官仗势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官半职 |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:“都则为一官半职,阻隔得千山万水。” |
不偏不倚 | 宋 朱熹《中庸集注》:“中者,不偏不倚,无过不及之名。” |
不怕官,只怕管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8回:“好汉!休说这话!古人道:‘不怕官,只怕管。’,‘在人矮檐下,怎敢不低头。’只是小心便好。” |
专权擅势 |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赵策》:“先王之时,春阳君相,专权擅势,蔽晦先王,独制官事。” |
中立不倚 | 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故君子和而不流,强哉矫;中立而不倚,强哉矫。” |
乘势使气 | 《魏书·阉官传序》:“其间窃官爵,盗财贿,乘势使气为朝野之患者,何可胜举。” |
乘时乘势 | 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虽有智能,不如乘势,虽有镃基,不如待时。 |
买官鬻爵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2卷:“至于民间说事,买官鬻爵,只要他一口担当,事无不成。” |
买爵贩官 |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刺复》:“买爵贩官,免刑除罪,公用弥多,而为者徇私,上下无求,百姓不堪。” |
人单势孤 | 京剧《猎虎记》第十场:“劫牢之后,倘若登州兵马杀来,我等人单势孤,只怕寡不敌众。” |
人多势众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话说金荣因人多势众,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,给秦钟磕了头,宝玉方才不吵闹了。” |
仗义执言 | 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4回:“若以文、武、宣、平之灵,仗义执言,国悔罪,王室之福。” |
仗义疏财 | 元 无名氏《看钱奴》:“他父亲在日,人都叫他做钱舍,如今那小的仗义疏财,比老员外甚是不同。” |
仗义直言 | 《京本通俗小说·冯玉梅团回》:“此人姓范名汝为,仗义直言,救民水火。” |
仗义行仁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5回:“素知将军仗义行仁,扶危济困,不想果然如此义气!倘蒙存微命,当以捐躯保奏。” |
仗势欺人 |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他凭师友,君子务本;你倚父兄,仗势欺人。” |
仗气使酒 | 《北齐书·崔瞻传》:“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交。概将东还,瞻遗之书曰:‘仗气使酒,我之常弊,底诃指切,在卿尤甚。’” |
仗气直书 | 《陈书·后主纪》:“其有负能仗气,摈压当时,……亦宜去此幽谷,翔兹天路。” |
仗节死义 | 宋·苏轼《上皇帝书》:“前山阳亡徒苏令,纵横史士,临难莫肯仗节死义者,以守相威权素夺故也。” |
仗马寒蝉 | 《冷眼观》第30回:“一般仗马寒蝉,反得各居显要,尸位素餐。” |
以人择官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任苏杜郑仓传》:“以此推之,知国家以人择官,不为官择人也。” |
以党举官 | 《韩非子·有度》:“今若以誉进能,则臣离上而下比周;若以党举官,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。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。” |
以势压人 | 邓小平《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》:“首先要对讨论和批评的问题研究清楚,绝不能以偏概全,草木皆兵,不能以势压人,强词夺理。” |
众寡势殊 | 晋 桓冲《上言吉挹忠节》:“襄阳失守,边情沮丧,加众寡势殊,以至陷没。” |
使酒仗气 | 《南史·沈庆之传》:“昭略字茂隆,性狂俊,不事公卿,使酒仗气,无所推下。” |
倚人卢下 | |
倚人庐下 | 郭沫若《芭蕉花》:“最初流到贵州省城,其次又流到云南省城,倚人庐下,受了种种的虐待。” |
倚傍门户 | 《明史·阉党传·门克新》:“克新,汝阳人。由青州推官擢御史,劾右庶子叶灿、光禄卿钱春、按察使张光缙倚傍门户,且请速诛熊廷弼。忠贤大喜,立传旨行刑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