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临敌卖阵临敌卖阵的故事

临敌卖阵的成语故事


拼音lín dí mài zhèn

基本解释即将上阵杀敌时,却逃离阵地。形容十分胆怯。

出处明·无名氏《三化邯郸》第四折:“因为你两军对垒,临敌卖阵,敕旨教斩了你哩!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临敌卖阵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临敌卖阵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人敌语出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夫抚 剑疾视,曰:‘彼恶敢当我哉!’此匹夫之勇,敌一人者也。”
一夫当关,万夫莫敌郁达夫《出奔》:“东路北伐先锋队将迫近一夫当关,万夫莫敌的仙霞岭下的时候,1926年的余日剩已无多。”
一字长蛇阵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8回:“听的里面雷声高举,四七二十八门,一齐分开,变作一字长蛇之阵,便杀出来。”
一虎难敌众犬
一锤子买卖老舍《女店员》第二幕:“咱们哪,砂锅砸蒜,一锤子的买卖,我永远不再到这儿来!”
万人之敌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关羽等传评》 :“关羽、张飞,皆称万人之敌,为世虎臣。”
万夫莫敌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43回:“况其子高怀德勇冠三军,万夫莫敌。”
三拳不敌四手马烽《吕梁英雄传》第29回:“人家人多势众,有洋枪洋炮,就凭你们这几个民兵还能顶住?三拳敌不过四手呀!”
下临无地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飞阁流丹,下临无地。”
下临无际
严阵以待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》:“甲辰,帝亲勒六军,严阵以待之。”
临事制变汉·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临事制变,困而能通,智者之虑也。”
临事而惧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者,吾不与也。必也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。”
临军对垒明·无名氏《万国来朝》第三折:“领将驱兵勇战敌,临军对垒惯相持。”
临军对阵明·无名氏《庆赏端阳》第一折:“骤马横枪武艺精,临军对阵见输赢。”
临别赠言唐 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临别赠言,幸承恩于伟饯。”
临别赠语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三章:“团组织的教导,教师的嘱咐,妈妈的叮咛,同学们的临别赠语,又记取了多少?”
临危下石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59回:“夸谈经济者,少甚么看风使舵、临危下石之人。”
临危不乱梁实秋《槐园梦忆》:“此次事件端赖季淑临危不乱,镇定应付,使我得以幸免于祸灾。”
临危不惧《邓析子 无厚》:“死生有命,贫富有时。怨夭折者,不知命也;怨贫贱者,不知时也。故临难不惧。”
临危不惮唐·司空图《华帅许国公德政碑》:“临危不惮,赴救远征。”
临危不挠《周书·李棠柳桧传论》:“李棠、柳桧并临危不挠,视死如归,其壮志贞情,可与青松白玉比质也。”
临危不苟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我手无缚鸡之力,不能去杀敌雪耻,我只能临危不苟。”
临危不顾《三国志 魏志 陈留王传》:“和、琇、抚皆抗不挠,拒会凶言,临危不顾。”
临危制变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明帝纪》:“司马懿临危制变,擒渊可计日待也。”
临危受命三国 蜀 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”
临危履冰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90卷:“故圣人当言而惧,发言而忧,常如临危履冰,以大居小,以富居贫。”
临危授命先秦 孔子《论语 宪问》:“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