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假痴假呆假痴假呆的故事

假痴假呆的成语故事


拼音jiǎ chī jiǎ dāi

基本解释装傻;假装糊涂

出处《海上花列传》第48回:“我有要紧事体请耐来,啥个假痴假呆!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假痴假呆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假痴假呆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痴一醒汉·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纪策考》:“其为结僮之时,一痴一醒,时人尽以为狂。”
不假思索宋 黄榦《黄勉斋文籍 复黄会卿》:“戒惧谨独,不待勉强,不假思索,只是一念之间,此意便在。”
不痴不聋《宋书 庾炳之传》:“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。”
不痴不聋,不作阿家翁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2回:“又道‘不痴不聋,不作阿家翁’。这个笑话,细细想去,却很有意味。”
不痴不聋,不做家翁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第224卷:“鄙谚有之‘不痴不聋,不为家翁’,儿女子闺房之言,何足听也?”
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《南史·庾仲文传》:“言‘仲文贵要异他尚书’,又云‘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’。敢作此言,亦为异也。”
不自满假《书·大禹谟》:“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,不自满假,惟汝贤。”
久假不归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久假而不归,恶知其非有也?”
乔文假醋元·无名氏《渔樵记》第一折:“兄弟,我见这会稽城市中的人,有穿着那宽衫大袖的乔文假醋,诗云子曰,可不知他读书也不曾。”
书呆子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0回:“老夫素日常听人说,读书人每每读到后来入了魔境,要变成‘书呆子’。”
以假乱真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》:“馀分闰位,谓以伪乱真耳。”
似醉如痴明 无名氏《魏徵改诏》第二折:“着人脑盖天灵碎,唬的他似醉如痴。”
假人假义
假人辞色吴祖光《闯江湖》第二幕:“老钱柜子很少这么假人辞色。”
假仁假义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 历代一 唐》:“汉高祖私意分数少,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。”
假仁假意
假仁纵敌
假以辞色明 归有光《沈贞甫墓志铭》:“贞甫为人伉厉,喜自修饰,介介自持,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。”
假公济私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他假公济私,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!”
假公营私《元典章·进表》:“在外诸司不详站赤生受指,以进表为由,假公营私,滥行给驿。”
假力于人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汤问》:“耻假力于人,誓手剑以屠黑卵。”
假名托姓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3回:“俺哥哥不是这般的人,多有依草附木,假名托姓的在外头胡做。”
假情假意
假惺惺元·乔孟符《金钱记》第一折:“想当日,楚屈原,假惺惺醉倒步兵厨。”
假慈悲毛泽东《论鲁迅》:“他一点没有假慈悲的伪君子的色彩。”
假戏真做洪深《电影戏剧表演术》第三章:“表演的所以能感动人,就是因为演员的诚恳,所谓‘假戏真做’。”
假手于人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庞淯传》裴松之注引皇甫谧《烈女传》:“今虽三弟早死,门户泯绝,而娥亲犹在,岂可假手于人哉!”
假手旁人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7回:“本部院凡事秉公办理,从不假手旁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