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斩岸堙溪斩岸堙溪的故事

斩岸堙溪的成语故事


拼音zhǎn àn yīn xī

基本解释堙:堵塞、填满。铲平高岸,填塞河沟。比喻修整与开辟道路。

出处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权勋》:“中山之国有夙繇者,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。为铸大钟,方车二轨以遗之。夙繇之君,将斩岸堙溪以迎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斩岸堙溪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斩岸堙溪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两国交兵,不斩来使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5回:“两国交兵,不斩来使,我们派个人去是决计不要紧的。”
两国相战,不斩来使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9回:“自古‘两国相战,不斩来使’。于礼不当。”
先斩后奏《新五代史 梁臣传 朱珍》:“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:‘军中有犯令者,请先斩而后白。’”
先斩后闻元·无名氏《十探子》第三折:“今奉圣人的命,敕赐势剑金牌,教小官便宜行事,先斩后闻。”
劈荆斩棘贺敬之《西去列车的窗口》:“你可曾望到啊,灯光下:好像举起南泥湾劈荆斩棘的镢头?”
劈风斩浪《人民日报》1976.6.25:“在西沙保卫战中,一批刚刚穿上海军服的青年战士,驾着战舰,劈风斩浪,无所畏惧地同敌舰格斗,为保卫祖国的宝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。”
回头是岸元 无名氏《度翠柳》:“世俗人争长竞短,你死我活。有呵吃些个,有呵穿些个。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。”
圭角岸然
堑山堙谷《史记 秦始皇本记》:“三十五年,除道,道九原,抵云阳,,直通之。”
堕高堙庳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周语》:“昔共工欲壅防百川,堕高堙庳,以害天下。”
堙谷堑山郭沫若《宿楚雄》诗:“堙谷堑山通缅藏,经天纬地造蓬莱。”
妇姑勃溪庄周《庄子 外物》:“室无空虚,则妇姑勃溪。”
岸然道貌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成仙》:“又八九年,成忽自至,黄巾氅服,岸然道貌。”
岸谷之变《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》:“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。”
引船就岸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回:“原来三荷包进来的时候,本想做个反跌文章,先说个不成功,好等他哥来还价,他用的是‘引船就岸’的计策。”
快刀斩乱丝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恨自己心肠太软,没有快刀斩乱丝的勇气。”
快刀斩乱麻《北齐书 文宣帝纪》:“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,各使治乱丝,帝独抽刀斩之,曰:‘乱者须斩!’”
快刀斩麻茅盾《腐蚀·11月6日》:“此时局势,须要快刀斩麻,不能拖泥带水。”
截铁斩钉《古尊宿语录》第22卷:“有时截铁斩钉,纪干不可。”
披荆斩棘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冯异传》:“帝谓公卿曰:‘是我起兵时主簿也,为吾披荆棘,定关中。”
搴旗斩将《吴子·料敌》:“然则一军之中,必有虎贲之士,力轻抗鼎,足轻戎马,搴旗斩将,必有能者。”
搴旗斩馘唐·陈子昂《为建安王誓众词》:“今日之伐,须如雷霆之震,虎豹之系,搴旗斩馘,扫孽除凶。”
撑岸就船《水浒传》第二一回:“只见说撑船就岸,几曾有撑岸就船。你不来睬我,老娘倒落得。”
斩关夺隘刘伯承《回顾长征》:“长征中,红军斩关夺隘,抢险飞渡,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。”
斩头去尾叶剑英《伟大的战略决战》:“由于我军执行了上述方针,华北敌人即被我军斩头去尾,一截一截地被各个歼灭。”
斩头沥血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七回:“我是斩头沥血的人,何肯戏弄良人!”
斩将刈旗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今日固决死,愿为诸君快战,必三胜之,为诸君溃围,斩将刈旗,令诸君知天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”
斩将夺旗《群音类选 官腔类 八义记 拷问如姬》:“只消受得瘗粉埋香,索强似斩将夺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