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公吃酒李公醉的成语故事
拼音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zuì
基本解释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。
出处唐 张鷟《朝野佥载》第一卷:“天后时,谣言曰:‘张公吃酒李公醉。’张公者,斥易之兄弟也;李公者,言李氏大盛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张公吃酒李公醉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张公吃酒李公醉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国三公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五年》:“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” |
一弛一张 | 汉 王充《论衡 儒增》:“故张而不弛,文王不为。弛而不张,文王不行。一弛一张,文王以为当。” |
一张一弛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杂记下》:“张而不驰,文武弗能也;驰而不张,文武弗为也;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也。” |
一心为公 | |
一秉大公 | 明·张居正《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》:“仆近来用人处事,一秉大公。” |
一秉至公 | 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十回:“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,委差委缺,仍旧是一秉至公。” |
丁公凿井 | 汉 王充《论衡 书虚》:“俗传言曰,丁公凿井,得一人于井中。夫人生于人,非生于土也。” |
七嘴八张 | 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二回:“众官员一拥而前,七嘴八张的,都问道:‘世子何在?’” |
七张八嘴 |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六回:“岳大爷见兄弟们七张八嘴,心中暗想:‘我若不去,众兄弟把我看轻了,只道我没有胆量了。’” |
七相五公 | 语出《文选·班固〈西都赋〉》:“冠盖如云,七相五公。”吕向注:“七相:谓车千秋、黄霸、王商、王嘉、韦贤、平当、魏相。五公:张汤、萧望之、冯奉世、史丹、张安世。公侯、御史大夫、将军,通称为公。” |
三旨相公 | 《宋史·王圭传》:“以其上殿进呈,曰取圣旨;上可否讫,云领圣旨;退谕禀事者,曰已得圣旨也。” |
不吃烟火食 | 宋·阮阅《诗话总龟前集》卷九引《直方诗话》:“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作长句。后再同东坡来,坡读其诗,叹息云:‘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。’” |
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七回:“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,那是要坏名气的。” |
不喑不聋,不成姑公 | 《释名·释首饰》:“不喑不聋,不成姑公。” |
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 | 《南史·庾仲文传》:“言‘仲文贵要异他尚书’,又云‘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’。敢作此言,亦为异也。” |
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| 清·张岱《与祁世培》:“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,缅焉呈面,公姑具眼,是妍是丑,其必有以区别之也。” |
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97回:“常言道:‘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。’只得脱袍解带,免冠徒跣,跪于门外。” |
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十六回:“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,索性我自己招罢。” |
专心向公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畿传》:“不结交援,专心向公。” |
东张西张 | 方志敏《可爱的中国》:“三人挤在一个舱角里,看他们的眼睛,偷偷地东张西张的神气。” |
东张西望 | 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,一心只想丈夫回来,此时经常走向前楼,在帘内东张西望。” |
东张西觑 | 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四:“只见前面一个人摇摆将来,见张贡生带了一伙家人东张西觑,料他是个要嫖的勤儿没个帮的人,所以迟疑。” |
中心如醉 | 《诗经·王风·黍离》:“行迈靡靡,中心如醉。” |
中看不中吃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4卷:“却而今没蛇得弄,中看不中吃,要来无干。” |
举酒作乐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朱然传》:“然既献捷,群臣上贺,权乃举酒作乐。” |
乞浆得酒 | 唐 刘知幾《史通 书志》:“太岁在酉,乞浆得酒;太岁在巳,贩妻鬻子。” |
争锋吃醋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九回:“凤丫头倒好意待他,他倒这样争锋吃醋,可知是个贱骨头。” |
争风吃醋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那月香好副嘴脸,年已长成。倘或有意留他,也不见得。那时我争风吃醋便迟了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