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湖光山色湖光山色的故事

湖光山色的成语故事


拼音hú guāng shān sè

基本解释湖水风光;山峦秀色。形容山水景色之美。

出处宋 吴自牧《梦梁录》:“杭城湖光山色之美,钟为人物,所以清奇杰特,为天下冠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湖光山色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湖光山色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叶蔽目,不见泰山《鹗冠子·天则》:“一叶蔽目,不见泰山;两耳塞豆,不闻雷霆。”
一叶迷山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五回:“世上这般双瞳如豆、一叶迷山的,以至糊涂下人,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!”
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《鹗冠子 天则》:“一叶蔽目,不见太山;两耳塞豆,不闻雷霆。”
一寸光阴一寸金唐 王贞白《白鹿洞》:“读书不觉已春深,一寸光阴一寸金。”
一山不藏二虎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,这是他太狂妄。”
一扫而光宋 苏轼《题王逸少帖》诗:“出林飞鸟一扫空。”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谢觉哉《关于独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体的事,不管好处多大,总是‘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’。”
一而光
一路货色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七章:“叫我看,一进了他们这个大染缸,就全变成一路货色了。”
万丈光芒郭沫若《洪波曲》:“在他盲目而瘫痪的一片黑暗中,打出了万丈光芒的眩目的铁火。”
万水千山宋 宋徽宗《燕山亭 见杏花作》词:“天遥地远,万水千山,知他故宫何处?”
三山五岳清 曹寅《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》:“三山五岳渺何许?云烟汗漫空竛竮。”
三江五湖战国·鲁·尸佼《尸子》下卷:“取玉甚难,越三江五湖,至昆仑之山,千人往,百人反,百人往,十人反。”
上下天光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。”
下气怡色《礼记 内则》:“父母有过,下气怡色,柔声以谏。”
不动声色宋 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,可谓社稷之臣矣。”
不识庐山真面目宋 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不识泰山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师父如此高强,必是个教头。小儿有眼不识泰山。”
不露声色清 王韬《淞隐漫录 蓟素秋》:“女知为所绐,特不知何人设此坑阱。女固黠,不露声色,静以待之。”
不露形色
不露神色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:“南飞生不露神色,只是两手微颤,龙树古坦然的和别的会员说闲话,像没有看见选举结果似的。”
不露辞色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》:“林甫城府深密,人莫窥其际,好以甘言啖人,而阴中伤之,不露辞色。”
与日月争光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推此志也,虽与日月争光可也。”
与日月齐光战国·楚·屈原《楚辞·涉江》:“与天地兮比寿,与日月兮齐光。”
丘山之功汉·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故乃建秋山之功,享不訾之禄。”
丛山峻岭吴运铎《把一切献给党 在矿井里》:“煤矿的空中索道,越过了丛山峻岭。”
东壁余光
东山之志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安虽受朝寄,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,每形于言色。”